為何耶穌死後三日“才”復活?

在受苦節默想會中,當牧者邀請信徒思考耶穌的受死時,筆者所思考到的就正是本文標題「為何耶穌死後三日才復活?」當然,這是耶穌自己的預言:「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他們要殺害祂,第三日祂要復活。』」(太十七22-23)但是卻沒有解釋為何要等三日才復活?
聖經中提到復活的人除了耶穌外還有拉撒路,請參閱約翰福音十一章1-44節。【約十一5】提到「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但是當獲告知拉撒路病了,耶穌卻表現得毫不著緊,甚至慢條斯理的說要在伯大尼多住兩天,耶穌的反應似乎有點矛盾,既然是自己所愛的人,為何不焦急著的趕去探望!有解經家猜測可能是因為耶穌知道猶太那邊危險,如門徒告訴祂猶太人會拿石頭打祂(約十一8),需要時間計劃行程,部署一下;亦有解經家乾脆說主作事,都有祂的時間,時間未到,祂就不作事。
沒錯的,主作事自有祂認為最適當的時間,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理解一下背後的客觀原因!根據猶太拉比的解說,原來在猶太人的習俗裡,人死後,靈魂是會浮游在肉身上三天之久,找機會回到肉身處,直至見到肉身面容改變,才會遠離肉身!猶太大典Jerusalem Talmud 中 Yebamot 16:3 是這樣記載的:”For the first three days after death the soul floats above the body, thinking that it will return to the body. When the soul sees the body,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e face has changed, it leaves the body and goes its way. “
在死海古卷的發掘遺址中,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一個人三天復活的旨令,拉比把它翻譯成英文,大意是 “In three days, live, I, Gabriel, command you” (Gabriel’s Revelation Stone, Israel Museum) 死海古卷出土的文物時期最後期的是以賽亞書,因此考古學家就能判斷出死海古卷遺址所眾居的人應該是舊約以賽亞書以前的年代。所以到新約耶穌的年代,人死後靈魂浮游三天的這個猶太習俗應該已經存在,而耶穌作為猶太拉比,肯定也熟知這個傳統!這就解釋了為何耶穌要多住兩天才動身前去拯救拉撒路,絕不是因為祂被門徒勸告而害怕被猶太人擊打而不去,也不是祂故意『耽延』兩天,卻是因為祂深知猶太人這傳統,所以要到第四天才去拯救拉撒路,免得猶太人說拉撒路復活是因為他自己的靈魂歸回肉身,而不是耶穌的叫死人復活的拯救!
循著拉撒路三天復活這個進路,似乎我們也可以理解到耶穌被釘,死後三天才復活的背景了!
讚美主!祂是怎樣奇妙地勝過死亡,又巧妙地三天後復活,堵著了猶太習俗自我復活的挑戰!
「耶穌又心裏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姐姐馬大對祂說:『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祂的。」【約十一38-45】
2020-05-13 Radio2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