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 或“苦杯”

受苦節期間很多時候都會聽到提及「苦杯」的分享。
聖經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三次的禱告中都要求父神把杯離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聽到分享中提到的是苦杯,但是耶穌只是說杯!翻查聖經,只有兩節經文提過“苦杯” :哀四21「住烏斯地的以東民哪,只管歡喜快樂;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裏;你必喝醉,以致露體。」及俄一16「你們猶大人在我聖山怎樣喝了苦杯,萬國也必照樣常常地喝;且喝且咽,他們就歸於無有。」耶穌向父神的禱告,只是說「杯」,硬說「苦杯」,會否有點畫蛇添足哩?
其實『杯』已含有受難與死之意(參太廿22)。『這杯』乃是神忿怒的杯(參啟十四10),它原是我們該得的分,但神差遣主耶穌來到地上,就是要祂代替我們喝這杯,也就是要祂在十字架上擔罪受死,故這杯也指十字架的死。
此外,留意英文聖經CPDV版本“杯”的用字 chalice,”Again, a second time, he went and prayed, saying, “My Father, if this chalice cannot pass away, unless I drink it, let your will be done."(Matthew 26:42 CPDV) 基督教聖經英文版都是用 cup “Then Jesus left them a second time and prayed, “My Father! If this cup cannot be taken away unless I drink it, your will be done.” (Matthew 26:42 NLT),查看Google Translate “chalice"是a large cup,可以被理解為神父拿著的大杯或 jar的聖血分給信徒同喝,所以是較大的容器,而基督教會的主餐禮的主餐杯用語是cup,因為不用多人同喝,而是每人一小杯。
細心閱讀不同版本的聖經,便可以看出當中用字的奧妙!
太廿六36-46
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他們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到那邊去禱告。」 37於是帶着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 38便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40來到門徒那裏,見他們睡着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 41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42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43又來,見他們睡着了,因為他們的眼睛困倦。 44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45於是來到門徒那裏,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了。 46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
2021-04-01 Radio2Care